9月9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办2024年榆林塞上环保世纪行活动。在为期6天的活动中,来自陕西日报、西部网等省市级媒体的15名记者走进神木市、府谷县、吴堡县等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沿黄区域以城带乡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发等主题进行集中调研采访,共同见证榆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新实践、新成果。
塞上江南:生态治理屡见新样板
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榆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横山区朱鹮繁育基地,去年10月从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引进的20只朱鹮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气候与环境,并于今年4月成功孵化了10只朱鹮宝宝。“鹮二代”的茁壮成长,标志着朱鹮北上、在高纬度地区“安家”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也见证了陕北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朱鹮对生态环境要求相当严格,近年来,我们建设起‘沙漠—湿地—稻田—森林’的‘四位一体’复合生态系统,为朱鹮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环境气候的显著改善,也为朱鹮重入陕北创造了必要条件。”横山区林业工作站站长方伟介绍道。
9月的榆阳区万亩樟子松基地,是一片翠绿的海洋,阳光透过密集的松针,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240万株樟子松挺拔俊秀,肩并肩、根连根,共同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态安全,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021年,全省首家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在榆阳区成立;同年12月,首批3单林业碳票成功发放;2023年5月,20万吨林业碳汇被成功售出,交易额达1000万元……生态林里长出了“摇钱树”,“双碳”目标在这里变得具象化起来。
“我一直很关注榆林的生态环境治理情况,通过这次实地观摩,让我对榆林的生态环境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群众新闻网记者陈博文说。
生态富民: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径
近年来,榆林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投入,推动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径。
府谷县庙沟门镇西尧沟村,20000余亩生态林环绕着5000亩“坡改梯”高质量农田,错落有致的梯田上,糜子、玉米即将迎来丰收,大棚内果蔬飘香,采摘园里的海红果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采摘。
这片土地曾因煤矿开采导致地表变形、地面塌陷、土地损毁……几乎失去了耕种条件。2019年,府谷县启动西尧沟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以“万亩坡改梯,十万亩生态林”、山水林田系统治理为目标,按照“顶部绿色种植、中部瓜果蔬菜、底部特色林果、四周林木防护”的思路进行布局,并采取“当年收益+中长期收益”相结合方式,探索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
经过数年努力,如今的西尧沟村已然成为了当地矿山治理的典范,高产农作物和经济林木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如今,村子的环境好了,大家的收入也高了,日子越来越好了。”西尧沟村村委会主任苏鱼拴说。
在吴堡县宋家川达连坡村的青梨产业基地,漫山遍野的梨树迎风而立,一颗颗青梨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我们这里的青梨有着皮薄水多糖分高的特点,这几年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目前一斤包装好的青梨能卖到10元以上。”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道。
2015年以来,吴堡县积极开展青梨抢救性保护、繁育,探索“党支部+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托管+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拯救吴堡青梨老树到建设青梨产业基地,再到帮助销售青梨,全链条帮扶吴堡青梨走上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轨道,成功将达连坡村打造成吴堡青梨种植标杆村。
目前,达连坡村已栽植吴堡青梨1400多亩,其中600余亩已挂果,预计到盛果期后,每亩青梨可带来1.2万元的收入。村里90多名常住人口中从事青梨产业务工的超过三分之一,2023年共发放务工工资约60万元。
“我最关注的就是生态农业发展这方面的内容,西尧沟矿山修复的历程令人震撼,还有今天来到吴堡青梨产业基地,我发现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结合得非常好。”阳光报记者奚宇卓说。
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榆林积极寻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6月,15万吨/年CCS示范项目在国能锦界公司顺利投产运行,作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初步形成了低碳发展的新思路。
“项目选用新一代复合胺吸收剂为主吸收剂进行设计,兼容相变吸收剂、功能离子液体等新型吸收剂,相对MEA能耗降低25%,降解速率降低50%,纯度>98%。”国能锦界公司副总经理黄艳告诉记者。
三年来,该项目完成了对“级间冷却+分级解吸+MVR闪蒸”高效节能新技术长周期验证,经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测试,CCS示范工程再生热耗<2.35GJ/tCO2的整体系统性重大创新与突破,燃烧后烟气CO2捕集率>90%、CO2浓度>99%,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凭借每年近200亿立方米的副产氢资源,榆林以低成本制氢和庞大的工业需氢市场,成为发展氢能产业的理想之地。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榆林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氢能产业,系统谋划布局全产业链,致力于实现产业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在陕西氢能运力有限公司双河加氢站,一辆辆氢能重卡加满燃料,投入到繁忙的运输工作中。“目前,我们投用20辆49吨氢能重卡,最高时速每小时90公里,续驶里程350公里,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36万公里,减碳67吨,彰显了氢能交通绿色环保的优势。”陕西氢能运力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高永春介绍说。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了陕西省氢能云服务平台,集数字货运、订单处理、运力调度等多要素为一体,实现了加氢站与氢能重卡的运行全过程监控。
氢能重卡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运输领域的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物流体系的建设,还能促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闭环。
“陕西氢能在氢能产业上下游的布局,以及在灰氢绿氢制作过程中的先进工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把榆林低碳转型的优质项目更好地传播出去。”华商报记者张晗说。
为期6天的采访活动中,记者们见证了榆林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及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的显著成就。榆林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
-BOBty官网